有些老人身体敲响警钟,却因怕给子女“添麻烦”,把不适咽回肚里,独自硬扛。这一忍,常常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2014年下半年,河南商丘的刘大爷吃饭时总感觉喉咙发哽,吞咽越来越困难。64岁的他,是典型的“中国式父亲”——能忍则忍,不愿麻烦家人。他默默忍了好几个月,直到后来连流食都难以下咽,才被老伴察觉异常。
县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心惊:“高度怀疑是癌。”
儿子闻讯赶回,带父亲到林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确诊——贲门癌,伴淋巴转移。病情刻不容缓,2014年12月2日,刘大爷接受手术,切除了部分食管和胃。
展开剩余62%术后医生建议立即化疗,儿子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。原来,同病房两位患者的遭遇让他深受震撼:一人术后次日离世,另一人吓得匆忙转院。“我也吓坏了,”他回忆道,“只好骗父亲说‘手术做完不用住院了’,赶紧办了出院。”
就在心乱如麻时,他在隔壁病房看到一本《关爱生命》小册子,里面关于肿瘤防治的知识,尤其是袁希福院长的“三联平衡”理念,让他看到一线希望。出院手续刚办完,他直接带父亲踏上去郑州的路。
2014年12月29日,他们找到袁希福老中医,抱着最后希望拿了10天中药。没想到,刘大爷竟能吃饭了!虽然只是开始,却让全家重燃信心。
此后,刘大爷坚持服药,身体一天天硬朗起来。
时光荏苒,2024年4月26日,刘大爷受邀参加“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·龙年中国行”活动,儿子全程陪伴。这十年间,儿子心中始终悬着一块石头,而父亲却活成了“没事人”——打牌、做饭、在村里闲逛,生活平淡如常。
这11年“寻常日子”,是刘大爷的福气,也是当初那个决断的最好回响。它映照出中国老人深沉的隐忍,也折射出子女面对至亲病痛时的无助与果敢。
发布于:河南省大牛证券-短期股票配资-低息股票配资-10倍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